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創新
在宋代,印刷業的興盛為教育繁榮和知識傳播創造了條件。相應地,宋代濃郁的文化科技氛圍也刺激了印刷技術的發明創新,由此揭開了古代印刷史上輝煌的一頁。(柯達CTP)
北宋科學家沈括詳細地記錄了畢昇發明泥活字的工藝過程,包括活字制作、排版、活字存儲、印刷等一套完整的工藝。畢昇的這一發明,是印刷術從雕版印刷發展到活字印刷的標志,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里程碑。
1988年,甘肅亥母洞寺遺址發現了西夏文佛經《維摩詰所說經》,經鑒定它不僅是12世紀中葉的活字印刷品,而且是泥活字印刷品。1991年,寧夏賀蘭縣拜寺溝方塔中,又發現了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合本續》9冊。經有關鑒定確認,為12世紀下半葉的木活字版印本。這兩件活字印刷品,在中國古代印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元代的王禎對木活字工藝進行了改革。他在任旌德縣尹期間(1298年)雇工刻木活字,設計了轉輪排字盤,按韻存放活字,他將自己對木活字工藝的改良,寫成《造活字印書法》一文,附入所著《農書》中。這是早記述木活字工藝的著作。書中記載,在王禎之前不久還有人使用過錫活字,這可能是歷史上早的金屬活字。(柯達CTP)
清代對于活字版印刷,不但使用比例大大超過任何時代,而且各種活字都有使用。康熙后期,開始制作銅活字,到雍正年間,完成了《古今圖書集成》的排印。乾隆年間,在金簡主持下,刻制棗木活字大小各一副,共25萬個,用以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金簡所編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介紹了武英殿木活字工藝技術,是古代珍貴的印刷技術專著,被譯成德、英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布國外。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