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刷業需求與結構變化
《2013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印刷復制占印刷行業營業收入的60.8%,目前仍是新聞出版業的支柱產業,并保持著穩定增長。“我國印刷業可持續發展的外部動力在于經濟社會需求,內部動力在于創新滿足需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巖鑌分析說。 (柯達CTP)
市場需求在增長中產生變化。《報告》顯示,除圖書出版總印數增長4.9%外,報紙總印張降低了5.1%,期刊總印數下降了2.3%。“這些數據說明,對于以出版物印刷為主的企業來說,轉型問題更加迫切。”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劍毅如是說。王巖鑌希望書刊印刷企業不要再用傳統眼光看印刷、找訂單,“隨著宏觀經濟的換擋升級和穩中向好,會創造更多的印刷市場需求。例如,中小學教科書需要采用綠色印刷,多品種小批量圖書需要采用數字印刷,網絡購物等電商需要更多個性化的包裝印刷服務等。”
印刷企業的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黑白印刷產量較2012年下降0.1%,彩色印刷產量增長55.2%。“雖未感到變化如此明顯,但這是符合發展趨勢的,一是因為高品質書刊和商品包裝的需求不斷增加,二是印刷企業在產值較低的黑白印刷方面積極性不高。”沈劍毅分析說。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曉東表示,印刷業想要挖掘市場潛力,需要將觀念由“以生產為中心”變為“以客戶為中心”。在當前環境下,領袖型、規模型印刷企業應該多選擇轉型動作;中小印企則更需要進行企業升級,繼續通過成本節約、效率提升,擺脫困境。
骨干特色企業的綜合實力繼續壯大。今年的《報告》比往年新增了印刷上市公司經濟效益的測算與評價,10家印刷上市公司股市總市值較2012年增加162.4億元,增長39.0%。對此,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雙儒表示,目前我國印刷業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機制基本形成,規模以上的印刷企業數量逐漸增加。以國家印刷復制示范企業為例,它們自身成長健康,在通過數字印刷和印刷數字化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等方面輻射作用明顯。 (柯達CTP)
國家級印刷產業基地(園區)發揮集聚效應。張雙儒分析,國家級印刷產業基地形成了、企業的產業集群,是印刷業發展的亮點。基地逐步發揮配套和支撐作用,推進企業融合發展。例如,贛州吉安國家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因為臨近廣東、福建,作為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成效明顯;上海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則借助國家綠色轉型產業政策,吸引了技術應用方面比較的企業。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