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重發印刷版為紙媒勝利
美國《新聞周刊》在停發印刷版、投身新媒體一年之后在上個月又能出現在了報攤上,對傳統媒體而言,《新聞周刊》重歸印刷版像是一針強心劑,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紙媒的一種勝利。(柯達CTP)
作為與《時代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并肩的美國三大新聞周刊之一,《新聞周刊》在2012年12月31日宣布停發印刷版雜志、轉向數字版刊物時,曾在業界引起一片唏噓,有人認為"數字化不可阻擋,與其讓別人革自己的命,不如自己主動求變",也有人說"這是一個媒體的悲劇,或許正意味著一個全新閱讀時代的開始"。
因此,當《新聞周刊》回歸印刷版的消息剛剛流出,傳媒業就已經沸騰起來。不少業界人士將其卷土重來視為紙媒不可戰勝的標志性事件。
讓人覺得紙媒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新媒體不過是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真正的好媒體只會越來越"筋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朱鴻軍更是看好期刊業的未來,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期刊不同于報紙,面對網絡的沖擊,它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
印刷版只是媒體輸出內容的產品之一。《新聞周刊》的新東家、美國主營電子傳媒的IBT傳媒集團執行官艾蒂安·烏扎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IBT目前90%的收入來自網絡廣告,收購《新聞周刊》也是該公司尋求多元化發展的一步棋。
其實紙媒轉型與新媒體并不能完全畫等號,理論上講,紙媒與新媒體的基因就不一樣。而且紙媒尋求轉型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創業家》雜志就在向服務于創業者的俱樂部、平臺轉型。"王潔明還指出,業界以往對傳統媒體的關注更多在于其社會價值,如果把媒體看做一個機構或公司,回到傳媒業的商業屬性,《新聞周刊》重回印刷版只是說明"它以前的方式不靈了,需要換個方法來賺錢而已,不需要過多糾結于紙媒和新媒體孰優孰劣。"
閱讀的習慣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對很多年歲稍長者來說,他們可能也會在網絡上瀏覽新聞,但還是更習慣于紙張閱讀,因此傳統媒體的市場容量仍是"不容低估的"。(柯達CTP)
像《新聞周刊》這樣的優良媒體品牌,只要能突破原來單一的經營模式就會繼續生存下去。期刊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今后的期刊業更強調立足,以思想性和高品質內容取勝。
新技術如大浪淘沙般使紙媒出現分化,大部分傳統報刊將很難繼續靠傳統的方式生存,但對一些具有品牌優勢,尤其是以內容取勝的媒體而言,印刷版未必就沒有希望。

關于“”的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 |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請注意: |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