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印刷會走以設備操作為主的道路,引進數碼印刷機等,根本原因在于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低成本勞力眾多的人口紅利時代在中國大陸已經結束。
改革開放以后,在中國走上城市化道路的初期,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出,他們急于尋找工作,同時又富有吃苦耐勞精神,為了改進家庭生活,不辭勞累的參加超時勞動,于是,企業主獲得了由低成本勞動力帶來的超額利潤。時至今日,這一切已經一去不返。農村進城工作的第貳代,雖不能稱之為富,但畢竟成長于與父輩不同的年代,他們的父母也不希望子女去過當年他們那樣的生活。加之,法定低保障性工資的與時俱增;員工流動性的加劇;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所有這一切,都讓企業主意識到,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降低對員工的依賴度是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趨勢。
有分析告知,西方發達國家7.7億勞動人口年創造社會財富36萬億美元,人均46753美元;我國9.3億勞動人口2010年創造的GDP折合成美元為6.04萬億(397983億人民幣),人均6495美元,發達國家人均勞動人口創造的社會財富是中國的7.2倍。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除了生產者的職業精神與技術素養外,也同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密切相關。以商業輪轉印刷機的操作人員配置為例,我國一般是7人1機,日本卻是5人2機,14個勞動力在干發達國家5個勞動力在干的工作。在收紙部我們安排2名員工負責抄紙,他們是安排2臺機器人;我們是人工清洗橡皮布,他們則是半自動甚至是全自動清洗,如此,人均勞動生產力自然就高,對人的依賴度也大大降低。自動化程度高的數碼印刷機自然也因人力問題得到發展。
印刷耗材網 www.dgwenxi.com 原創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