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油墨數據資料庫
現在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與印刷工業聯系也更加緊密。有很多印刷耗材都可以建立電腦數據資料庫,以方便以后的應用及管理。比如我們把油墨的顏色利用分光光度儀輸入電腦,電腦便將之轉化成可見光譜數據,我們就可建立油墨數據資料庫。
油墨由不同公司或不同地區出產,其顏色變化及印刷特性都有不同,加上每家印刷公司所用的印刷條件亦有所分別,換言之,我們做的可說是度身訂造的資料庫。例如:公司有大量訂單及經常要做過光油的后工序處理,從前師父們在生產時要考慮2個因素:
1)印刷品干燥后的色調變化
2)印刷品經過油后的色調變化
師父們為了平衡這些因素及控制生產質量,經常花大量時間和浪費大量物料去調節印刷品的色調。其實,當我們利用電腦配色時,已可把這2個因素考慮在內,在建立資料庫時,輸入一個有光油效果的數據。這樣,每當需要有光油效果,電腦便會計算含有光油效果資料的配方,從此師父便不會再花掉大量資源去調節油墨色彩。假若用家或客戶對直接生產沒有信心,可預行試稿,利用IGT印刷適性儀作印前測試。
由此,衍生到另一個問題,既然可預計光油處理的效果,那么是否可以把紙張的顏色也計算在內呢?當然可以。把紙張的顏色、油墨的滲透程度計算在內,因為在配色軟體內已考量了用家所用的油墨/顏料是否透明,若印刷方法是依靠承印物才能顯色,那么在計算配方同時,便會考慮承印物的底色。
另一方面,不同的紙張都有不同的吸收性。然而,這個變數影響我們后印刷的結果。尤以書紙為例,師父們在印刷此類紙張時,經常顧慮油墨干燥后色彩的變化,往往比剛生產出來的印張,顏色深沉許多。因此,配色系統亦考慮到這一點,就是于建立資料庫的同時,以兩類紙張分別處理(見下圖)。分別為涂布紙資料庫及非涂布紙資料庫。建立的資料庫,一定要配合廠房所需:油墨種類承印物種類后工序種類當完成整套資料庫后,便可投入生產。生產的同時當然亦需考慮合適的資料庫,以配制目標油墨。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